第45章 人物和脸谱-《少姝的山水》
第(2/3)页
(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”句:出自《论语·学而》,意思是花言巧语,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,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。朱熹注曰:“好其言,善其色,致饰于外,务以说人。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。圣人辞不迫切,专言鲜,则绝无可知,学者所当深戒也。”孔子这句话真是囊括了大多数道貌岸然者的表现行径。)
“公子说得极是,尤须警觉堤防的,是那种光在面上嘴里宅心仁厚的一类,左手送你一只鸡,右手送你一只鸭,实则是为了牵走你一头牛!小惠略施,大利独揽,在精心装扮下谋取自己想要的,还有种叫法是什么来着……”阿真越说越直白,双手猛地一拍,“扮猪吃老虎,妥妥地!”
(扮猪吃老虎:比喻用心机耍诈,故意装成愚弱者让对手疏忽,再趁机赢得最后胜利。猎人要捉老虎,在无法力擒的时候,就装扮成一只猪猡,学成猪叫,把老虎引出来,待走近时,然后出其不意,猝然向它袭击。这种毫无防范的突击结果,老虎纵是不死也会带伤。)
“远了不说,十多年前,高平陵之变,不正是托赖太傅称病的示弱之功,司马氏翻身一跃,成为炙手可热的权贵,可叹彼时曹大将军不具识人之明,掉以轻心了。”言及于此,贾飏见两位姑娘只是矜持地嘴角微微上扬,方才回过神来,想到郭宅有不可随便品评时事的规矩,立即尴尬地低下头,略整着博袖,低语解嘲起来,“在下身不由己,说到兴头上,停不下来了……”
(高平陵之变:曹操封魏王后,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。曹丕临终时,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,辅佐魏明帝曹叡。明帝时,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、大将军、太尉等重职。明帝崩,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。曹芳继位后,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,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。正始十年(249年),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,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,自此曹魏的军权政权皆落入司马氏手中。)
阿真此前听自家公子说过这一段,感触更深了。如果只依凭表面,任由好恶,甚或只是心有所求想当然耳,是亲自将双眼蒙蔽,无法真确认清任何人,无分远近亲疏,统统蒙昧不明。
少妍含笑道:“总而言之,少姝说得蛮对,不能用看戏的心态品评人物,否则‘好人’做了件坏事,就是本相毕露,‘坏人’做了件好事,就是洗心革面,恒久地非黑即白,根本无法了解复杂多变的世情人性。”
“品鉴人物的难度,也许在于一个人物可以身兼多重‘角色’,不止一张‘脸谱’,本人的真精神往往在层层叠叠的遮掩之下,其中有他的优长与才干,也有缺憾与不足,甚至还有他心中不会宣之于口的阴暗角落。”说到后面,少姝的语气中带上了几分凝重。
大家听了,一起默然地点着头,识人的眼光确是千锤百炼而来的,须得不怕麻烦,自觉精进,才会获得堪比生命般珍贵的真知灼见,辨析洞察人心的百转千回,对于世人有意无意间表露出来的种种擅加甄别,远比停留在简单粗浅的脸谱区分上头要有趣多了吧。
即将到达书馆了,少妍也不做作,回转身得体大方地提醒道:“少姝,今日喝茶看戏都是贾公子付的账,还相当丰厚哦,咱们姐妹沾了贾公子的光。”
见二人款款施礼致谢,贾飏受宠若惊:“二位姑娘何必如此多礼?原本也是我烦少姝姑娘给引见绵上翁的,心愿既已达成,在下才当感念才是。”
“就是就是,从今往后,二位姑娘千万别见外了,只要我们家公子请客,不吃白不吃!”阿真才是没把自个儿当外人的那一个。
第(2/3)页